深夜书屋 - 言情小说 - 重生八零之财源滚滚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599

分卷阅读599

    将来,这里会成为行车畅通无阻,来往机场,火车站方便快捷,集宾馆、银行、证券、康乐、商务中心为一体的商务中心,余安还打算招租银行、证券经营部、航空售票中心、火车售票处,甚至泳池、健身房、美容美发厅、医务室、歌舞厅、卡拉OK包房等康乐设施。

当余安提出这么大一个设想来的时候,罗言都惊呆了,当初这座三十二层的大厦建立起来的时候,罗言都想不通这么大的一栋楼到底要来干什么,可是当他看到余安的设计图纸的时候,完全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。

余安内心之中充满了对这个时代的野心,这里,将来,回事深圳地铁1号线科学馆站,方圆一平方公里范围内,将结合深南上步地下人行通道工程,还会在周边开发建设一个面积达1.6万平方米的地下商业物业,把地铁出入口、华联街联为一体,形成一个从城市广场到大厦的地下商业城,到时候将未来的中信城市广场、茂业百货时尚生活馆、深圳购书中心、上步国商等几大商场串联起来,打造出一个新的强势商圈——华强东商圈。

余安将这些全都纳入了发展计划之内,她要打造这个深圳的神话。

余正山也被这份详细的计划震撼了,他突然也有了一个同样的野心,想要在上海建立一个同样的王国。

他突然记起他买的浦东的那片地。

638签售会

余正山很聪明,而且他充分相信余安,他跟着余安,将余安所做的事情复制,建立了上海的商业王国,自然这是后话。

余安与余正山一起开始装修大厦,那么高的楼,那么多的房间,光装修就不是一个钱,而且那时候装修可不是有许多装修公司等着活儿干,得出去找人、找料。

余安在大楼顶端四面安装八米见方的巨大石英钟,让中华大厦成为深圳的标志性建筑物。

罗言是深圳的本地人,这些年深圳天天在修房子、盖房子,工队不难找,但是这么高楼的确是个大工程,再加上余安要求高,小的工队瞧不上,罗言就满深圳找大的施工队。

罗言找了几个施工队,余安都亲自跟包工头谈过,看了材料,但是这小打小闹都能解决,外面的大理石,还有上面的钟表,都是问题。

这么大的钟表怕是国内没有生产,如果去瑞士定做,成本就高太多了。

余正山不明白余安为什么非要在大厦上面安装钟表,但是他有个好处,从来只会默默支持余安,他在邮局打了一天的电话,傍晚的时候回来告诉余安一个消息。

“我上海的朋友说,上海有一个电钟厂,说可以定做这种钟表,但是价格实在是太贵了,加上运费,恐怕四个钟表要五千块!”余正山说道。

“五千块?”罗言与金叶贵都觉着这是不必要的开支。

余安却一定要这四面大钟,她一定要在深圳建立一个地标性建筑。

余正山点点头,说是第二天与那边人打电话沟通,让他们尽快派人来测量定做。

钟表的问题解决了,接下来是装修问题,余安最后定了十个施工队,一个施工队负责三层楼,最下面的超市由最大的一个施工队负责。

每日里的钱如流水一般涌出去。

罗言与金叶贵都觉着有些承受不住,但是余安却打定了主意,一定要将中华大厦建立起来。

余安这个时候发现,余正山比她想象中更有魄力,他毫不犹豫的执行余安的计划,而且完美而负责。

余安现在完全放心将这一大摊子交给余正山。

正月初十,余安接到朱骏声的电话,朱骏声要趁着放假回去首都,进行第二套书的签售。

“你父亲的案子……”余安通过丝丝的电流,问了朱骏声。

朱骏声沉默了许久,最后说道:“我已经将稿子抽出来了!”

余安在心里叹口气,一下子明白了朱骏声的选择。

“不管如何,我都支持你!”余安低声说道。

朱骏声在那边扣上了电话。

余安知道,在朱骏声的心中,那最尊重的父亲形象已经崩塌。

正月十五,余安坐上了去青岛的飞机,她心里记挂着还是小集体厂子的“海而”。

此刻青岛“海而”的厂子里,大家都在为问题冰箱发愁。

去年底的时候,“海而”产的冰箱遭到了顾客的书信投诉,“海而”的厂长正在为这件事情烦恼。

余安的到来就像是救星一样,不但带来了几十万的投资,而且直接出了一个狠主意,要求“海而”厂长将剩下的七十多台冰箱全部砸了。

“砸了?”“海而”的老厂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现在厂子亏损,大家工资都发不出来了,七十多台冰箱,那可是不少的钱,怎么说砸就砸了?

“只有砸了,才能让大家的质量意识觉醒,不然我们霖安创世绝对不会投资一个连质量都不能把控的厂子!”余安在内部职工会上沉声说道,现在她是代表霖安创世前来与“海而”谈判,入股“海而”。

“海而”是集体厂子,老厂长一开始不同意,但是眼看着出了问题冰箱,口碑下降,再加上厂子里效益不好,若是不与霖安创世合作,这厂子怕是要坚持不下去了!

老厂长与余安达成了共识,合资办厂,砸了这七十六台冰箱,给厂子的质量大关敲个警钟。

余安本不想去掺和“海而”的发展历程,但是既然她重生,开了金手指,自然要好好的利用,凭着二十万的投资,余安拿到了厂子百分之三十的股份,也就是说,以后不管这厂子如何发展,她都要分三成的利润。

“海而”在八四年是亏损的,所以大家都认为余安办了一件傻事,也是,一个没毕业的小姑娘,眼光能有多远?但是“海而”的老厂长,却紧紧的握住了余安的手,一再的保证,不管如何,“海而”一定不会让余安失望。

余安就这样稳稳的成“海而”第二大股东。

忙完这些,首都大学早已经开学,余安来不及回家,直接从青岛飞回了首都,策划朱骏声的签售会。

当时的八五年,签售会绝对是超前的一景象,在八十年代通讯与信息都不发达的时候,那书上甚至连作家的照片都没有的,所以很多作家都很神秘,如今余安要搞什么签售会,一下子让朱骏声面对读者,面对那个年代的媒体——杂志、报纸,说实话,朱骏声还有些忐忑。

余安与出版社商量好,第一站就在首都新华书店,这里是出版社的定点,王社长十分的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