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书屋 - 耽美小说 - (清穿同人)大清第一纨绔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37

分卷阅读137

    头就拿去送了人,许多人情往来都在这上面了。

所以胤祚花的虽然不少,但也不算多,尤其科岱将他的开销和废太子胤礽的开销放在一起一比的时候……所有人都不吭气了。

要知道,在康熙和索额图的纵宠之下,废太子胤礽的开销,可是比康熙还要大的。

如果胤祚这样花,就叫奢侈无度的话,那废太子胤礽那该叫什么?

甚至有人暗暗咋舌:得亏是把他废了……

至于胤祚的钱从哪儿来,曹寅先证明胤祚在江南买的园子、戏子都已经转手卖了,然后科岱拿出内务府最近几个月的账本,给大臣们看看,胤祚执掌内务府以来,给内务府挣了多少银子,最后总结——以和郡王在江南转一圈,就能将全大清的布匹价格降到原来三成的本事,他想要多少钱弄不来呢?

于是继续下一个观点……

朝堂这边吵成一团,胤祚这儿也不得清净,他来了客人。

“小四嫂,”胤祚抬头看了眼,皱眉:“男女有别,你这样随随便便进来,不太好吧?”

“没关系,”刘氏笑道:“是四爷让我过来的,他说怕你无聊,让我来陪你说说话。”

胤祚笑笑,放下笔:“说什么?”

“你写的是什么?”刘氏上前,将他面前的纸抽了过去,道:“这是滑轮?”

胤祚嗯了一声,道:“以前南师傅教的。”

“这是定滑轮,还有动滑轮你知道吗?”

胤祚看着刘氏:姑娘,你那么点儿初中物理知识就别在爷跟前卖了行不?

刘氏尴尬笑笑,一时无话,目光向后,落在敞开的大门上。

一回头,却见胤祚提了笔又要开始写字,干咳一声,道:“四爷说,和郡王您对我家乡的事,很感兴趣,所以……”

胤祚问道:“小四嫂的家乡可有私塾?”先把学校的事儿套出来,以后好正大光明的开个技校。

“有,不过不叫私塾,叫学校……”刘氏很高兴胤祚终于主动同他说话,将后世的学校简单介绍了下,笑道:“我有个表姐是做老师的,他们学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,说他们学校是‘会教书的教书,不会教书的去食堂做饭,若是连做饭都不会怎么办呢?那就去做官呗!’哈哈哈……”

胤祚安静看着刘氏,等她笑够了才道:“在你们那边,教书匠的地位比做官高吗?”

刘氏摇头,怎么可能?

胤祚哦了一声,淡淡道:“原来只是文人的酸话。”

刘氏噎了一下,又打起精神说起一些家乡公益建设,渐渐提到了医院,叹道:“我爸爸,额,就是父亲,他就在医院里工作,他常常叹气,说医院里医术最好的医生,许多都被调到了行政岗位……就是去做官,然后一般不给人看病了,只有有钱有势的大人物来了,才会出马,实在是可惜。现在想想,倒不如像表姐说的那样,让会教书的好好教书,会治病的好好治病呢!和郡王,您说呢?”

胤祚道:“若是真让医术好的一心治病,医术不成的去做官,那以后哪里还会有人好生钻研医术?”让医术过人的去当官的确是个弊端,是资源的浪费,可若是医术好的反而得不到好的待遇,那岂不是人人都不好好治病,反而一心跑去钻营了?说来说去,总是行政职位地位太高的原因……

刘氏有些愕然。

胤祚叹道:“刘氏,难道后宫冷宫的日子,会比你现在的日子好过吗?”

刘氏一愣,嘴唇张合几次,却没能说出半个字。

胤祚叹道:“刘氏,你实在不是一个聪明人,所以以后这些小聪明,还别耍了。”

事实证明,会做生意的,未必就会宅斗、宫斗啥的,否则随便有点脑子的,都不会被唆使来做这种事儿。

刘氏忙道:“和郡王,你误会了,我只是觉得,以你的才华,去做太子未免太、太……”

太委屈了?这话连她自己都说不出口,但是她真的觉得,像胤祚这样“发明家”如果去从政,实在太可惜了。

“我怎么想不重要,重要的是四哥怎么想。”胤祚道:“不管怎么样,这次谢谢你,所以这次我会替你向四哥求情,但这次,是最后一次。”

以后这位的事儿,他是再也不想管,也管不了了。

起身向外走去。

“等、等一下!”

“怎么?”

“你……”刘氏期期艾艾道:“你能不能……”

“能不能把你打晕?”胤祚叹了口气,道:“你知不知道什么叫此地无银三百两?”

胤禛不在,只要门开了,他想走就能走,为何要打晕一个刘氏?更何况,刘氏是胤禛的女人,以他的性格,怎么可能动手打晕她?有这么大的漏洞在,就算他告诉胤禛是他骗刘氏开门,并将她打晕的,胤禛也不可能相信好吧?

这女人的智商真是……

刘氏脸色瞬间煞白,眼中泪水盈盈。

她以为她说服了胤祚,放了胤祚出去,胤祚自然会帮她圆谎,可是现在……

要是胤禛回来,可怎么办?

胤祚哪有精神管她,摇摇头,拿了外衣,走出门去。

——

乾清宫,虽然争吵还在继续,但是反对的声音已经小了很多,却还有两个无法反驳的问题:第一,胤祚无妻无子,第二,胤祚自个儿不想做太子!

胤禛终于顶着一个黑眼圈出列,对周围的窃窃私语视而不见,一开口说的却是全无关联的事儿:“皇阿玛,六弟有封折子,让儿臣代为呈上。”

这个时候上折子?

康熙点头道:“呈上来。”

打开看了一眼,抬头看看胤禛——你这是代呈呢?还是代写呢?

将折子合上,道:“胤禛,你来说。”

胤禛道:“我大清官员俸禄标准,原是依所定,如知县月俸约三两,年俸四十五两。然则一家一日饮食兼喂马匹,就须银五六钱,月俸三两安能度日?和郡王再查大明会典,发现其上记载,‘正七品,岁该俸九十石,内本色俸……折绢俸七石,最后合计一年约领大米两千余斤、27两五钱白银及宝钞360贯,且外命妇皆有自己的年俸,地方官员的行政、人事、伙食开销也由朝廷负责,再加上七品优免田赋80亩,免丁徭8人,大明官员俸禄实则远高于我大清……”

从胤禛提到俸禄二字时,所有官员便屏住了呼吸聆听,生怕错过了一个字,听到后来,更是连连点头,最后在听到“是以和郡王提议,提高官吏俸禄,起码应与大明平齐”时,几乎感动的落泪。

大清的俸禄,真的是太低了,虽然真要让他们粗茶淡饭,也能活,可是他们好歹是官啊!一个七品官儿,一个月才三两银子,要知道,大户人家的一等丫头,一个月都是一两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