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书屋 - 言情小说 - 古代农家日常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709

分卷阅读709

    琴声依然悠扬,时而如山风吹拂,时而如虫鸣啾啾,时而如春雨洒落,越发的让人感觉静谧安详,仿佛被清泉从头到脚洗涤过一遍,内心深处所有的焦躁与烦恼,都荡涤无存,整个人只余了“宁静”。

小童拿出个汤瓶,放到炉子上烧着水;和尚不紧不慢,却奇妙地和乎着琴声的韵律,有节奏地碾罗着茶,然后放到兔毫盏中,接过小童递过来的汤瓶冲水、击拂,点出了一盏茶。

他将茶盏放到木盘上,起身踩着木屐,姿态随意地“哒哒哒”走过蜿蜒小桥,走到人群里,将这盏茶敬给了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男子。

这一举动似乎出乎了青年男子的预料。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,从容接过茶盏,微笑道谢:“多谢大师。”

“啊。”一声惊呼从人群中传出。

大家下意识朝声音传出的方向看去,发出惊呼的施寒山这才发现自己失态了。

他连忙向大家道歉:“对不住,对不住。”目光却惊疑不定地看向那个带着虔诚神态,正小口小口品尝着茶汤的青年男子身上。

看到众人的目光从施寒山身上移开,又望向了和尚与品茶青年,苏衡扯了一下施寒山的衣袖,退到了后面僻静处,问道:“你刚才怎么了?”

两人相交多年,他深知施寒山不是一个一惊一乍的人。

施寒山看了看左右,发现没人注意他们,大家仍然沉浸在刚才茶道所营造的氛围里。

他凑近苏衡的耳边,低声道:“那个喝茶的,好像是静王爷。”

苏衡一惊:“静王爷?”蓦地转头朝青年男子看去。

施寒山点了点头:“三年前,我在一次诗会上见过他。当时先皇还在,他经常参加诗会。虽然三年过去,他容貌却没怎么变。”

“而且……”他顿了顿,语气越发笃定,“你想想,要不是他身份最尊,这盏茶,又岂能敬给他喝?”

苏衡却犹在怀疑:“润州知州关嘉天,听说也是才俊,现年也不过二十九岁。你确保此人不是关嘉天?”

有些男人长得面嫩,二十九岁时说他二十岁也不是没有。

“不,我不会记错。”施寒山很肯定地道,“那就是静王。”

苏衡的表情肃穆起来。他的目光穿过重重人群,定定地看了赵昶一眼,最后落到了站在赵昶身边,面带微笑的杜锦宁身上。

如果施寒山没有认错,那人确实是静王赵昶,那么,杜锦宁的身份地位,就跟一般的从六品官员不一样了。

谁随随便便办个茶会,就能引得当朝王爷千里迢迢来参加呢?

原先还觉得自己的名士身份比起关嘉天等人来都要高一点,想要摆一摆名士谱的苏衡,心里万分感激知客林宣。

要不是林宣一路给他们宣扬杜锦宁的出色,让他们自惭形秽,不敢在杜锦宁面前摆架子,刚才进来见面的时候,不知他们会闹出怎样的笑话,给家里惹来什么样的麻烦呢。

这么一想,苏衡暗地里就惊出了一身冷汗。

黎子义见两位哥哥互相咬了一阵耳朵,就站在那里面色凝重地看向人群,他急得跳脚:“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呀?怎么不跟我说说。”

施寒山用目光询问苏衡,苏衡点了点头,叮嘱黎子义道:“你听了,可别说出去,免得惹来大祸。”

黎子义吓了一跳,看向族寒山,施寒山便将他拉到更加僻静的地方去,把事情说了,又叮嘱道:“既然杜大人刚才在茶会上没有介绍静王的身份,这其中肯定有什么犯忌讳的地方,你也知道,王爷无故不得离京。他的身份你心里知道就行,可别大喇喇地说出来,平白惹祸。”

“施兄放心,我知道。”黎子义连忙保证道。

☆、第七百三十八章茶道

施寒山三人在这里窃窃私语,那头,即便赵昶喝完了茶,这场茶事表演已结束,众人仍沉浸在这场茶事表演所带来的震撼里。

也不知是琴声太过打动人心,拔动了每个人最孤寂最需要抚慰的那根弦,还是和尚茶师行云流水的动作以及对面水舫布置的茶席营造,把大家带入了某种意境,在场的每一个人,内心深处都被深深震动,站在那里久久没有动弹。

还是杜锦宁说了一句:“大家请坐吧。”众人这才如梦初醒,纷纷找个位置坐了下来。

“杜大人,你是怎么想起这样办茶会的?”赵昶对这场表演最是深有所感,问话的时候还一脸震撼。

众人都纷纷竖起耳朵细听。

在场的人,都是读书人,多多少少都参加过各种诗会、文会、茶会。但在这些聚会中,茶不过是跟点心一样,都是用来喝的。即便名义上是茶会,主办者请了善茶者来做点茶,那也不过是在品茶的“品”字上。大家看着茶师点茶,然后对茶的味道夸赞一番,便已点到茶会的主题了,最主要的还是交际与人脉扩展。

从来没有人会用环境、用琴声、用茶席、用茶师,创造一个让人沉浸其中的氛围,达到这样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。

直到现在,大家心里仍然有那种感觉,犹如余音绕梁久久不散。

杜锦宁没有回答赵昶的问题,反而环视一周,问道:“刚才的茶事,大家有什么感觉?”

“感觉特别宁静。”

“仿佛置身于深山茅舍中。”

“万籁此俱寂,但余钟磬音。”陆九渊引用了一句唐诗。

此句一出,众人纷纷附和:“对对,此句深谙刚才茶事之道。”

杜锦宁点点头,眼眸看向了赵昶:“这便是我在茶事中所要表达的道,谓之茶道。”

“茶道?茶中之道?”

“茶里面还有道?什么道?”大家不解。

杜锦宁微笑:“道在人心里。每一个人,都会领悟自己的道。不如咱们写文以记之,把领悟到的道写出来?”

“好。”大家轰然响应。

大家都是读书人,写文章最是拿手。现在大家都心有所感,写一篇文章自然不在话下。

“文章大家一会儿再写,我们还是再来欣赏一次茶事表演吧。”杜锦宁道。

这一回不用多说,大家立刻安静下来。此时,琴声再起;伴随而来的,还有箫声。不一会儿,罄声也加入其中。紧接着,七八个人的诵经声响起。

旋即,一个穿着一袭白衣,如观世音菩萨一般打扮的女子诵着经走了进来。在她之后,跟着四个侍女模样的女子,每人手里捧着一堆东西。

“这是……要在大厅里表演那什么‘茶道’?”众人心里都如是想。

本来,像这种聚会,都是男子出席。如果有女子参加,这场宴会必是带着“色”的,女子也都是青楼请来侍候大家的。

可眼前这一幕,大家的思维没有半点往那种有“色”宴会上去联想。或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