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书屋 - 经典小说 - 我在八零当电工在线阅读 - 我在八零当电工 第3节

我在八零当电工 第3节

    说起来她还得感谢张队长,替她做了一波免费宣传。

    叶秋莹一脸和气:“之前学了一点点。”

    “你就别谦虚了,我今个都带来了,坏了五六年,你瞅瞅能修不?”翠萍一边说,一边从挎篮里拿出一把七八成新的手电筒。

    叶秋莹眉头一扬,好家伙!

    八十年代初,手电筒的确也是个值钱小家电,可坏了五六年还能保持七八成新,这得多舍不得?

    第3章

    张家这个手电筒显然经常擦拭,甚至比周主任那把还要新,除了些许凹陷,几乎没有生锈的地方。

    翠萍在原身的记忆中为人不错,叶秋莹也就没有拒绝。

    她接过手电筒,照例试了下灯泡,小灯泡已经老化损坏,扫了眼内部零件倒是没有太大问题,就是绝缘层卡片松动易断,翻新一下就行。

    叶秋莹扫了一眼满脸期待的翠萍,将手电筒还了回去。

    “要换灯泡,几个小配件也要换,我没有材料,你还是找别人修吧。”

    翠萍一听,叶秋莹不是不能修,而是没有材料!

    她心里不由盘算着——换几个小零件,再加上修理费,起码要一块多钱,车票来回也要五毛钱。一把新手电笼统也不过五块钱,为了修个旧的,将近要花费两块钱,还要专门跑一趟县城,实在划不来。

    翠萍看向叶秋莹,圆圆的脸蛋带了些祈求。

    “秋莹,你帮我修吧,一块钱买零件够不?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原本歇了心思的叶秋莹,登时眼神一亮。

    她正发愁没有车费去城里,一块钱足够她跑一趟县城,出门找工作的时候,再顺手淘几个小灯泡一举两得。

    至于小灯泡,顶天也就一两毛钱。

    这笔生意,她接!

    “行,这事包在我身上。”

    见她答应,翠萍别提多高兴,生怕她不答应,急忙将一块钱塞进叶秋莹手里。

    修一个是修,修两个也是修,叶秋莹立马看向另外几个人。

    “你们也要修东西?”

    门外六七人过半都是看热闹的,只想看看叶秋莹是不是真有本事,一个木头还转性了不成?

    要说有什么急着要修的东西,还真没有。

    不过耐不住热闹,六人七嘴八舌。

    “秋莹,你会修碗吗?”

    “秋莹,你会打家具吗?”

    “我家铁盆和铁壶坏了,能修不?”

    “挂钟咧?要是能修,中午管你一顿饭。”

    叶秋莹哭笑不得,她不是木工,也不是专业维修工,不过做家具应该和机械制图、零件机器制造有异曲同工之妙吧?

    或许能试试?

    “我不会修碗,家具也不擅长,挂钟我能修,铁具得先看看受损程度。你们要是想修,可以带我先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前往县城的班车已经赶不上,干脆先帮村里人修修东西,攒个生活费。

    她现在身无分文,能挣一分是一分。

    叶秋莹转身回屋,二话不说,背上她爹的工具箱就出门揽活!

    几人面面相觑,按照叶秋莹以往内向孤僻的性子,铁定得闭门谢客,哪里愿意和别人打交道?

    现在为了修个东西,竟然愿意串门?

    看来是穷得没办法,只能靠手艺混口饭吃。

    几人也不客气,轮流领着叶秋莹上门。

    这会儿正是大家出门干活的时候,正巧看见叶秋莹一群人凑在一起热热闹闹,纷纷纳闷起来——这几个婆娘不干活,开早会呢?

    结果一打听,是叶家孤女上门替人修东西?

    八卦哪个年代都有,众人顿时议论纷纷,一致认为叶秋莹是没了妈之后,才转了性子——没妈的孩子得当家,管你性子孤不孤僻,一日三餐都得出门挣钱!

    至于叶秋莹会不会修理东西,谁在意这个呀?

    叶秋莹她爹叶淮生当年可是有名的手艺人,子承父业,有两把刷子也不奇怪。

    闲言碎语对叶秋莹没有任何影响,此时的她背着工具箱,奔走在乡间小路上。

    她兜里还装着五个土鸡蛋,心里美滋滋,五个鸡蛋是修挂钟和转轴加固的报酬。

    八十年代初,一个鸡蛋两毛左右,五个鸡蛋少说也要一块钱,再加上她修补零件、打磨床板换来半斤红糖,省着点放,还能喝上五碗红糖炖蛋!

    她现在极度需要补血!

    忙了一下午分文不挣,好在补品有了着落,红糖鸡蛋在这个年代,还是值钱的东西。

    前前后后耗费三个多小时,一共接了六个活,她背着工具箱走来走去,早已远超这具身体负荷,休息了一晚上,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体力,又消耗了个精光。

    叶秋莹不得不停止揽活,一步一步艰难挪着步子朝家中走去。

    此时的她整个人虚脱躺在床上,浑身冒着冷汗,大口喘着粗气,休息了好一会儿,人才缓过来。这副身子实在太弱,似乎长期营养不良,干瘪瘦成一团,与前世的自己相比,简直天差地别。

    作为一名高级机电工程师,连一线都要参与,哪能没有体力?

    营养不良以后补补就行,关键她现在是个病患,失血过多动不动就气虚晕厥,伤口撞得有些深,容易感染发炎。

    哪怕不缝合,起码也得找些药。

    问题兜兜转转又回来了——她没钱。

    叶秋莹叹了口气,不过也知道急不来,现在才穿越第一天,没钱看病也正常,可饿死就不正常了。

    叶家所剩的粮食不多,顶多再吃个十天半个月。

    有了上午的经验,生火已经快了不少。

    至于厨艺……熟了就行。

    为了补偿这副身子,叶秋莹当机立断给自己加餐,中午奢侈吃了一碗红糖炖蛋,甜滋滋的红糖水加上新鲜的土鸡蛋,滋味竟然意外地不错!

    忙了一日,浑身累得瘫软,叶秋莹几乎一沾枕头就睡。

    等她再次醒来,已是天明。

    为了生存,叶秋莹不得不上山砍柴,迎着清晨的霜露,砍了些细小的柴火,沿路采了些她认识的野菜。

    可惜大多都不认识,在她眼中如同野草,生怕摘错了毒死自己。

    回到家中,劈完柴火,她已经吃不消瘫坐在板凳上,本想给自己做个面片补补身子,谁料愣是做成了面疙瘩汤?

    叶秋莹仰天长叹——唉,饿不死就行。

    休养生息片刻,恢复了少许元气的叶秋莹,打算去镇上逛逛。

    八十年代的农村,基本没有什么大型家用电器,她不擅长木工活,所以光在柳桥村当修理工,她很可能会饿死。叶家后院倒是有一亩荒地,可惜她不会种地,等她学会了,黄花菜都凉了。

    术业有专攻,还不如留给她盖间工作室。

    五月末,天气已经变暖。

    漫山翠绿,山路两旁长了不少野花。

    前世她是个技术宅,除了工作的时间,基本和原身差不多,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吃饭全靠外卖。

    难得近距离接触乡间美景,叶秋莹感叹不已,没有失真的高清晰画面,真实且富有生命力,远不是相机能够呈现的。

    当然,这种感叹只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。

    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,叶秋莹已是脸色发青唇色泛白,不得不中途停下来休息。

    这副身体太弱,养好伤以后,锻炼身体是必不可少的。当然还得准备一辆代步工具,买不起汽车、没有配件组装不了电动车,拼装一辆自行车也不错呀!

    走走停停,耗费近两个小时,叶秋莹终于赶到青源镇。

    青源镇和柳桥村相比,人多了不少,除了两三间小商铺,还有些许小摊贩。镇上还有卫生院和小学,面积不大,可几乎整个乡镇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,都在这里。

    听说镇上刚通电,她还能听见乡镇政府广播传来的年代金曲。

    没有遇上赶集,能逛的东西也不多。

    叶秋莹问了一圈,镇上都是家庭式经营,没有招工需求,她只能去县城看看。

    幸运的是,她在小商铺找到了卖小灯泡的商家。

    青源镇刚通电,灯泡正热销,几家小商店都备了不少灯泡。

    叶秋莹花了两毛钱,买了两个小灯泡,一个留着备用,一个用来修理翠萍嫂子的手电筒,临走前又买两包火柴。

    东西买齐,叶秋莹也不再耽搁,返程回家。

    回到家里第一件事,又渴又累的叶秋莹,狠狠灌了一大口凉白开,濒死一线的她,才终于感觉自己活了过来。

    转瞬,她又屁颠屁颠跑去修手电筒。

    趁天还没黑,她直接将修好的手电筒送了回去,今日事今日毕。

    经历了下午险些晕厥事件,叶秋莹决定还是好好休息几天,再去城里找工作,正常失血过多导致濒死的伤患,一般都会待在床上静养。

    她倒好,刚醒来就东奔西跑,元气大伤。

    叶秋莹不敢再作死,乖乖宅在家里,玩原身爹爹留下来的工具箱。

    准确地说,现在是她的了。

    叶秋莹乐呵呵拿着工具,在家中四处游走,墙面地面门窗查漏补缺,哪里损坏补哪里。她一向喜欢干净宽敞、简约风的房子,索性拆解了无用的木板和布料,整个房间顿时通透不少,看起来也更加明亮宽敞。

    唯一遗憾的是——没有电!

    没有电,意味着她得劈柴做饭。